新汇制药
imgboxbg

新闻中心

资讯分类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医药物流新时代来临

医药物流新时代来临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医药观察家
  • 发布时间:2018-11-21 12: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药供应链体系在不断革新、升级,物流技术成为这个体系中的核心支撑之一。未来,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会是医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药消费要求的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年-201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最新的《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据相关研究院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1000亿元。 其中,疫苗类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为主要品类,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左右,市场空间巨大。 虽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医药关乎民生,对药品的质量管控不可忽视。2018年5月,《医药产吕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整个标准涵盖冷库、运输、冷藏车、运输车等四方面的运输标准,以及可操作层面的执行依据,政策监管力度空前,显示出国家规范药品流通行业的决心和力度。 GSP: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业内人都知道,从事医药物流的门槛很高。据某知名医药公司技术人员透露,建立一个冷链仓库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1万平方米的冷库至少需要20万元/月的电费,加之每年的检测费用,即150平方米以下的仓库检测费为8000元,冷藏箱验证费用为1200元/个等,所以从事医药物流,成本高昂,申请资质也非常难。 不同于食品领域,药品的质量监控有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即GSP认证。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称“新版GSP”)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并对从业人员有了明确的标准要求。 这个新版GSP标准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在现存流通企业中,将只有20%的零售药店、30%的批发企业能够符合新规要求。这是业内“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随着新版药品GSP颁布之后,医药流通行业掀起新一轮并购高峰。大企业收购小企业、小连锁并购单体、大连锁并购小连锁,或者单体药店主动向大连锁靠拢,“联大靠强”成为行业趋势。 新版GSP从市场准入开始抬高门槛、提升标准,要严格执行新版GSP的相关要求,企业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储运设备、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比如软件方面:明确要求医药流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对相关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硬件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全面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计算机管理的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等提出具体要求。 药品质量问题与冷链物流相关 然而,GSP严标准执行的背后,是利润率的不断走低。 据悉,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逐渐走低,物流成本却不断增加,就拿医药冷链来说,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仅为10%左右,药品的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 其痛点在于,医药冷链配送需要经历多个物流环节,多环节的后果就是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且不同的环节需使用不同的运输资源和信息系统,要实现药品流通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温控,势必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标准的能力。 而目前,由于GSP和GMP的冷链标准不统一,导致冷链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不统一,企业自律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此外,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也是造成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键全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的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并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从技术层面而言,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货和出货时,仍采用人工对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无法实现全过程温度测定,甚至断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成趋势 就中国医药市场而言,企业物流实现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提升物流信息化及运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大部分主要还在进行内部进销存的业务整合,对业务流程没有很清晰的梳理和认识,处于流程的优化阶段。 即将改革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药品生产厂商、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所以常会出现库存积压严重、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现象。 对此,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软硬件的有效结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性。 比如易流基于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物流链条的数字化,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为医药企业提供的软硬一体物流透明saas服务,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全程冷链温度自动记录、跟踪和上传,并精确位置服务,随时掌握运输车辆信息等,同时通过平台,对物流订单,按量、按段拆分合并形成作业单。      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配载与调度,路径优化等功能应用,从而很好地赋能医药供应链物流升级。 目前,有很多冷链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开始了现代冷链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既实现药品物流精细化管理,又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实时统一。     他们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使用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配备自动分拣、立体仓库、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发展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等内容,实现冷链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以及责任追溯机制,以促进冷链药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透明化,达成整体信息化的药品冷链全过程管理。       随着医药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技术的不断渗透赋能,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未来几年,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在医药行业掀起热潮,促进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医药物流新时代来临

【概要描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药供应链体系在不断革新、升级,物流技术成为这个体系中的核心支撑之一。未来,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会是医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药消费要求的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年-201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最新的《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据相关研究院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1000亿元。

其中,疫苗类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为主要品类,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左右,市场空间巨大。

虽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医药关乎民生,对药品的质量管控不可忽视。2018年5月,《医药产吕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整个标准涵盖冷库、运输、冷藏车、运输车等四方面的运输标准,以及可操作层面的执行依据,政策监管力度空前,显示出国家规范药品流通行业的决心和力度。

GSP: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业内人都知道,从事医药物流的门槛很高。据某知名医药公司技术人员透露,建立一个冷链仓库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1万平方米的冷库至少需要20万元/月的电费,加之每年的检测费用,即150平方米以下的仓库检测费为8000元,冷藏箱验证费用为1200元/个等,所以从事医药物流,成本高昂,申请资质也非常难。

不同于食品领域,药品的质量监控有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即GSP认证。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称“新版GSP”)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并对从业人员有了明确的标准要求。

这个新版GSP标准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在现存流通企业中,将只有20%的零售药店、30%的批发企业能够符合新规要求。这是业内“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随着新版药品GSP颁布之后,医药流通行业掀起新一轮并购高峰。大企业收购小企业、小连锁并购单体、大连锁并购小连锁,或者单体药店主动向大连锁靠拢,“联大靠强”成为行业趋势。

新版GSP从市场准入开始抬高门槛、提升标准,要严格执行新版GSP的相关要求,企业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储运设备、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比如软件方面:明确要求医药流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对相关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硬件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全面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计算机管理的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等提出具体要求。

药品质量问题与冷链物流相关

然而,GSP严标准执行的背后,是利润率的不断走低。

据悉,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逐渐走低,物流成本却不断增加,就拿医药冷链来说,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仅为10%左右,药品的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

其痛点在于,医药冷链配送需要经历多个物流环节,多环节的后果就是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且不同的环节需使用不同的运输资源和信息系统,要实现药品流通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温控,势必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标准的能力。

而目前,由于GSP和GMP的冷链标准不统一,导致冷链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不统一,企业自律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此外,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也是造成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键全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的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并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从技术层面而言,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货和出货时,仍采用人工对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无法实现全过程温度测定,甚至断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成趋势

就中国医药市场而言,企业物流实现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提升物流信息化及运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大部分主要还在进行内部进销存的业务整合,对业务流程没有很清晰的梳理和认识,处于流程的优化阶段。

即将改革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药品生产厂商、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所以常会出现库存积压严重、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现象。

对此,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软硬件的有效结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性。

比如易流基于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物流链条的数字化,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为医药企业提供的软硬一体物流透明saas服务,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全程冷链温度自动记录、跟踪和上传,并精确位置服务,随时掌握运输车辆信息等,同时通过平台,对物流订单,按量、按段拆分合并形成作业单。     

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配载与调度,路径优化等功能应用,从而很好地赋能医药供应链物流升级。

目前,有很多冷链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开始了现代冷链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既实现药品物流精细化管理,又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实时统一。    

他们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使用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配备自动分拣、立体仓库、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发展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等内容,实现冷链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以及责任追溯机制,以促进冷链药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透明化,达成整体信息化的药品冷链全过程管理。      

随着医药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技术的不断渗透赋能,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未来几年,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在医药行业掀起热潮,促进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医药观察家
  • 发布时间:2018-11-21 12:00
  • 访问量:
详情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药供应链体系在不断革新、升级,物流技术成为这个体系中的核心支撑之一。未来,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会是医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药消费要求的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年-201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处于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最新的《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据相关研究院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1000亿元。

其中,疫苗类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为主要品类,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左右,市场空间巨大。

虽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医药关乎民生,对药品的质量管控不可忽视。2018年5月,《医药产吕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整个标准涵盖冷库、运输、冷藏车、运输车等四方面的运输标准,以及可操作层面的执行依据,政策监管力度空前,显示出国家规范药品流通行业的决心和力度。

GSP: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业内人都知道,从事医药物流的门槛很高。据某知名医药公司技术人员透露,建立一个冷链仓库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1万平方米的冷库至少需要20万元/月的电费,加之每年的检测费用,即150平方米以下的仓库检测费为8000元,冷藏箱验证费用为1200/个等,所以从事医药物流,成本高昂,申请资质也非常难。

不同于食品领域,药品的质量监控有一套严格的认证标准,即GSP认证。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称“新版GSP”)于201361日正式实施,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并对从业人员有了明确的标准要求。

这个新版GSP标准提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在现存流通企业中,将只有20%的零售药店、30%的批发企业能够符合新规要求。这是业内“史上最严苛的规范”。

随着新版药品GSP颁布之后,医药流通行业掀起新一轮并购高峰。大企业收购小企业、小连锁并购单体、大连锁并购小连锁,或者单体药店主动向大连锁靠拢,“联大靠强”成为行业趋势。

新版GSP从市场准入开始抬高门槛、提升标准,要严格执行新版GSP的相关要求,企业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储运设备、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比如软件方面:明确要求医药流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对相关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硬件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全面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计算机管理的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等提出具体要求。

药品质量问题与冷链物流相关

然而,GSP严标准执行的背后,是利润率的不断走低。

据悉,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的利润率逐渐走低,物流成本却不断增加,就拿医药冷链来说,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仅为10%左右,药品的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

其痛点在于,医药冷链配送需要经历多个物流环节,多环节的后果就是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且不同的环节需使用不同的运输资源和信息系统,要实现药品流通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温控,势必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标准的能力。

而目前,由于GSP和GMP的冷链标准不统一,导致冷链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不统一,企业自律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此外,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也是造成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键全的重要原因。

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的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并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从技术层面而言,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货和出货时,仍采用人工对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无法实现全过程温度测定,甚至断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成趋势

就中国医药市场而言,企业物流实现人工到信息化的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提升物流信息化及运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大部分主要还在进行内部进销存的业务整合,对业务流程没有很清晰的梳理和认识,处于流程的优化阶段。

即将改革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药品生产厂商、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所以常会出现库存积压严重、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现象。

对此,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软硬件的有效结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性。

比如易流基于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物流链条的数字化,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为医药企业提供的软硬一体物流透明saas服务,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全程冷链温度自动记录、跟踪和上传,并精确位置服务,随时掌握运输车辆信息等,同时通过平台,对物流订单,按量、按段拆分合并形成作业单。     

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配载与调度,路径优化等功能应用,从而很好地赋能医药供应链物流升级。

目前,有很多冷链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开始了现代冷链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既实现药品物流精细化管理,又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实时统一。    

他们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使用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配备自动分拣、立体仓库、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发展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等内容,实现冷链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以及责任追溯机制,以促进冷链药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的透明化,达成整体信息化的药品冷链全过程管理。      

随着医药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物流技术的不断渗透赋能,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未来几年,信息化与智能物流将在医药行业掀起热潮,促进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新汇制药

版权所有 ©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0738967402C | 湘ICP备1701546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客户服务中心地址: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唯罗克路18号     客服电话:0731-88056988     电子邮件:xhabc@xinhui-zy.com
招商部地址: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唯罗克路18号     招商专线:0731-88051929     电子邮件:276055039@qq.com